整合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等校内机构资源,搭建“原始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全链条的成果转化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在科技园内转化及产业化。科技园按照“汇聚资源,构建平台,强化服务,孵小扶新”的思路,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一、校内机构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二、事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三、资产经营公司全资控股的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四、完全市场化运营的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五、“四类专员”技术转移队伍六、技术经理人“一站式”服务七、技术经理人“三诊模式”
比如,打破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条块分割,四川上海郫都区成立了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知识产权局,调解、查处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时间缩短30%以上。建立知识产权司法执法有机衔接机制,湖北武汉成立知识产权法庭,建立跨区域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结案率提高到90%以上;上海、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率先建立技术调查官制度,大幅度提升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完善知识产权维权制度,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积极探索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惩罚力度,某侵权案件被判赔4900万元,创造了我国专利侵权最高赔偿纪录。
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典型经验之三:职称评聘、兼职兼薪与离岗创业包括哪些大学?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复杂,环节较多,涉及面广。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识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合法合规的重要保障。清华大学对成果处置标的技术情况、技术受让人情况、交易方案、审批程序等进行尽职调查; 大连理工大学完善管理流程,注重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浙江大学明确了关联交易的范围,并制定了审批细则,建立了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
制定《清华大学科技成果处置尽职调查办法》,规范尽职调查职责与程序,为标的技术情况调查、技术受让人情况调查、交易方案调查与分析以及审批程序合规性调查制订了行为守则。涉及重大复杂项目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部分尽职调查的,由第三方机构出具书面报告或意见。尽职调查报告编制完成并经审批通过后,方可将科技成果处置方案提交学校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