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技术转移的基础要素:
一、技术本体
技术本身的复杂性导致了自身转移过程的复杂性,迫使我们不得不回避这种复杂性而只能从技术本体的状态入手,来考察它对转移过程的制约关系。
(1)技术发育状态
不同发育状态的技术是技术内容成熟程度不同的的表征,它会给技术转移过程带来不同的影响。一般而言,技术的发育周期可划分为孕育期、产业化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处于孕育期的技术,其形态不定型,产业化问题没有解决,因此使用价值不确定。这意味着它的转移风险较大,但如果未来市场支持环境看好,也可能获得巨大成功。由于引进这类技术虽然交易成本不高,但引进后投入较大,所以它要求技术受体必须具备较强的经济和技术实力。这是以高风险换取较大竞争实力的技术转移过程。处于产业化期的技术,其形态已定型并日趋完善,实用价值较高而风险较低,因此,社会需求看涨。同时它又具有较大的生产技术缺口,改进的空间较大,技术受体同样需要继续耗费较大的使用成本。成熟期的技术,产业化问题基本解决并相对完善,技术支持环境较好,市场需求旺盛。此类技术转移基本上不存在风险。但此类技术特别是其中的主导型技术往往为技术供体所垄断,而非主导型技术转移过程已显露出衰退期技术转移的踪迹。衰退期的技术,社会需求逐渐降低,技术即期风险全无,操作相对容易,即使技术实力和学习能力较低的产业主体,也能够胜任这种技术要求。但由于技术充分固化,技术转移主要以设备形式的转移来实现,因此,交易价值仍然较高。同时,由于技术会在一定范围内走向衰亡,因此,使用这类技术所获得的技术优势和竞争能力相对短暂,不利于技术受体技术实力的积累与发展。
上述分析表明,处于不同发育状态的技术,由于内容的成熟程度不同,社会需求、使用成本、风险频率各有差异,直接影响其转移的难易。一般来说,越是靠近产业化、商品化阶段或时期,技术本体内容越是趋于基础性,其应用的广泛性、外部性就越高,就越容易向产业领域扩散和转移。
(2)技术匹配状态
技术匹配状态是制约其发生转移的又一重要因素。它是指各种相干技术要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其中包括技术系统自身的匹配,与其它技术系统之间的匹配,以及与技术受体原有技术系统的匹配等三重依存关系。技术系统自身的匹配状态,是表现技术发展程度与成熟程度的重要指标。现实中绝元孤零零的“元技术”能够发挥作用,任何技术形态都是若干单元技术的有机聚集,所以现实技术似乎都是天然匹配好的,只是匹配的程度不同而已。显然,技术的实用价值大小与发生转移的难易程度直接取决于技术系统内部各单元技术之间的依存关系。同时,一种技术体系的确立,除了内部诸单元技术之间的相匹配之外,还必须与外部相关的支持性技术系统相匹配,倘若缺乏这种匹配,该技术至少在即期是没有前途的。如渗灌技术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因防堵技术不匹配而无法推广。相反,蒸汽机技术改变交通运输面貌,是在机械加工、铁路、造船等技术系统匹配下才得以实现。而且更重要的是,即使成熟的技术,当与技术受体原有技术系统不匹配、欠匹配或一时无法匹配时也很难达到转移的预期结果,甚至招致惨重失败。
(3)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是技术转移活动所面临的、由技术发展各种态势所构成的技术背景。它们都以不同方式在全局上制约着技术的横向转移。一般而言,某一时代科技发展的速度越快、水平越高,在原有技术体系之间“制造”出的技术势位落差越大,从而促使技术转移的频率就越高。同时,随着科技发展速度和水平的提高,新生技术资源会越来越富集,致使特定技术形态在效率梯度排列中的位置,不断由先进走向落后加速蜕变,生命周期日渐缩短,淘汰趋势迅速加快,从而为技术转移提供越来越大的选择余地和越来越多的市场机会。此外,由于科技发展水平在不同产业领域的不平衡态势,也会给不同产业领域在技术源头上造成“先天”的不平等,使其技术转移的难易程度有别而带上行业性的特点。